■ 初级转战中注税面授集训班享更多优惠折扣,还赠内部学习资料>>>
■ 中注税周六日各大班次面授集训均参与优惠,专享优惠券赶快领取>>>
■ 免费名师公开课、每日抽奖,还有更多精彩活动享不停!>>>
■ 财科学校25周年庆来袭!超多优惠折扣>>>
第十六章所得税
历年考情概况
考试分值 |
10分左右 |
考查形式 |
单选题、多选题、综合分析题 |
高频考点 |
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和暂时性差异的类型、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 和计量、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
【考点 一 】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和暂时性差异的类型
1.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计税基础即某一项资产在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以税前扣除的金额。
负债的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一未来期间计税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 2.暂时性差异的类型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资产账面价值<计税基础;负债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提示】这里得到的暂时性差异是指的相应资产截至某一时间点的暂时性差异余额,是在资产持有期间累计的暂时性差异金额,而发生额需要用期末余额再减去期初余额(即上期末余额)确定。
3.产生暂时性差异的情形
(1)固定资产
账面价值=原值一累计折旧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税基础=原值一税法规定的折旧额
(2)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类似。 特殊情况:
①自行研发的无形资产
账面价值=原值一累计摊销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计税基础=原值×175%(或200%)一税法规定的摊销额
②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账面价值=原值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税基础=原值一税法规定的摊销额
(3)交易性金融资产
账面价值=期末公允价值计税基础=初始投资成本
(4)投资性房地产
①成本模式:与固定资产类似。
② 公允价值模式:
账面价值=期末公允价值
计税基础=原值一税法规定的累计折旧额或摊销额 ( 5 )存货
账面价值=成本一存货跌价准备计税基础=成本
(6)预计负债
①相关支出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抵扣,则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一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此时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账面价值,所以计税基础=0。
②相关支出实际发生时不允许税前抵扣,则计税基础=账面价值一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此时未来期间可税前扣除的金额=0,所以计税基础=账面价值。
(7)交易性金融负债 账面价值=公允价值 计税基础=初始成本
【考点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发生额×预期收回该资产期间的所得税税率 2.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发生额×预期清偿该负债期间的所得税税率 【提示】
(1)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一项资产,其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一项负债,其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3)用资产期末余额计算的暂时性差异乘以所得税税率的结果是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的期末余额, 并不是发生额。
(4)无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如何,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均不要求折现。
3.递延所得税的特殊处理
(1)产生暂时性差异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事项
①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典型事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
分析:除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所以超出部分会产生暂时性差异。
②未弥补亏损
未弥补亏损作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处理。
(2)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时不对应所得税费用的情况
①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税法上认可账面价值),取得的有关资产、负债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分析:会计认可公允价值,即合并后账面价值=合并日的公允价值;税法认可账面价值,即计税基础 =合并日的账面价值。此事项确认的递延所得税,应计入商誉或营业外收入。
②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相关的资产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分析:因该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比如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3)产生暂时性差异但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事项 ①商誉
②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和权益法下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且企业计划长期持有该投资
分析:当企业改变持有意图,拟对外出售该投资时,应计算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
③资产、负债初始确认时产生暂时性差异,且由非企业合并产生,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
典型事项:自行研发无形资产符合“三新”标准的。
分析:内部研发无形资产符合“三新”标准的,税法规定按无形资产成本的200%摊销。
【考点三】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所得税费用是利润表上的损益类科目,其会直接影响净利润的金额。并按照“当期所得税费用”“递 延所得税费用”进行明细账核算。期末,应将该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 额。
1.所得税费用的计算方法(两种方法) 一种方法是按照其明细账科目核算:
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十递延所得税费用
=应交所得税的金额十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额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增加额
注意:计算所得税费用时,应将虽然确认了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但不影响所得税费用的事项扣除, 比如说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公允价值变动。
另一种方法是直接计算:
所得税费用=(会计利润士永久性差异)×25%
注意:此处有一个前提,就是不存在预期的税率变动,如果存在预期的税率变动则不能这样直接计算。
结论:即暂时性差异是不影响所得税费用的金额。 推导过程: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十递延所得税费用
=(会计利润士永久性差异十本期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一本期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5%+本期新增递延所得税负债一本期新增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利润士永久性差异)×25%+本期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5%一本期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25%+本期新增递延所得税负债一本期新增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利润士永久性差异)×25%+本期新增递延所得税资产一本期新增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新增递延所得税负债一本期新增递延所得税资产
=(会计利润士永久性差异)×25% 2.所得税费用的分录
借:所得税费用(倒挤认定)
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贷记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贷记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借记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注:以上内容选自刘永奎老师2024年《财务与会计》面授集训基础班讲义
(本文为财科原创文章,仅供考生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