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收入、费用和利润
本章属于重点章,考试的分值在10分左右。在考试中任何题型都可能会成为考察的方式,特别是收入的核算是综合题的常备考点,要求大家给予一定的关注。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
(1)收入;
(2)费用;
(3)利润
第三节 利润
本节内容包括:
(1)利润的构成;
(2)营业外收支的会计处理;
(3)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
(4)综合收益总额。
一、利润的构成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一)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其中:
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二)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三)净利润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二、营业外收支的会计处理
营业外收支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支。
(一)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二)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非流动资产毁损报废利得或损失,是指因自然灾害等发生毁损、已丧失使用功能而报废非流动资产所产生的清理收益或损失。
三、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
企业应设置“本年利润”科目,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年度终了,将本年利润余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结转后无余额。
四、综合收益总额
净利润加上其他综合收益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为综合收益总额。
本章小结:
(1)掌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的五个步骤;
(2)掌握合同成本的会计核算;
(3)掌握特定交易的会计处理;
(4)熟悉费用的核算范围;
(5)熟悉利润的构成。
注册会计师考试将于8月23日至25日举行,请各位考生精心规划备考进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此,我们预祝所有考生都能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点击了解更多课程>>
(本文为北京财科学校原创文章,仅供考生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