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所得税
本章属于重点章,平均分值在15分左右,本章知识大家需要做重点掌握,即可以独立出现客观题或者计算分析题,也可以与收入、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合并报表等内容结合出现综合题。
本章重要考点在于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计算,暂时性差异的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与计量,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等。
本章内容包括:
(1)所得税核算的基本原理;
(2)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3)暂时性差异;
(4)递延所得税资产及负债的确认和计量;
(5)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6)所得税的列报。
第一节 所得税核算的基本原理
本节内容包括:
(1)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2)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
一、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
要求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在综合考虑当期应交所得税的基础上,确定每一会计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
|
递延所得税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表明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而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扣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未来期间以所得税税款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
递延所得税负债 |
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的,两者之间的差额会增加企业于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及应交所得税,对企业形成经济利益流出的义务,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
二、所得税会计的一般程序
通常情况 |
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的核算。 |
特殊情况 |
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发生时,在确认因交易或事项取得的资产、负债时即应同时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
企业进行所得税核算一般程序应遵循以下程序:
1.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2.按照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分析其性质,除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递延所得税。
4.就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纳税所得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当期应交所得税,作为当期所得税。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
注册会计师考试将于8月23日至25日举行,请各位考生精心规划备考进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此,我们预祝所有考生都能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点击了解更多课程>>
(本文为北京财科学校原创文章,仅供考生学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