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会计科目第九章职工薪酬的重要性并不算高,但同学们不能因此就忽视对本章节的学习,同学们要清楚注册会计师考试有着越来越细节化的趋势,在不容易注意的犄角旮旯可能就会出现在今年的试卷之上,所以同学们在基础备考时一定要全面复习,针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点学习,争取顺利通过注会考试!
注册会计师考试会计科目的教材共三十章,内容繁多,为此北京财科学校根据老师的授课讲义整理出会计科目的重要考点,如第九章职工薪酬,就为大家总结归纳了短期薪酬的确认与计量、离职后福利的确认与计量、辞退福利的确认与计量等三个知识点
【所属章节】
第九章:职工薪酬
第三节:离职后福利的确认与计量
本节内容包括:
(1)设定提存计划;
(2)设定受益计划。
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
离职后福利,包括退休福利(如养老金和一次性的退休支付)及其他离职后福利(如离职后人寿保险和离职后医疗保障)。企业向职工提供了离职后福利的,无论其是否设立了单独主体接受提存金并支付福利,均要求对离职后福利进行会计处理。
离职后福利计划,是指企业与职工就离职后福利达成的协议,或者企业为向职工提供离职后福利制定的规章或办法等。企业应当按照企业承担的风险和义务情况,将离职后福利计划分类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种类型。
一、设定提存计划
设定提存计划,是指企业向单独主体(如基金等)缴存固定费用后,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如职工缴纳的养老、失业保险)。
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因为企业在每一期间的义务取决于该期间将要提存的金额。因此,在计量义务或费用时不需要精算假设,通常也不存在精算利得或损失。
二、设定受益计划
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两者的区分取决于计划的主要条款和条件所包含的经济实质。
(1)在设定提存计划下,企业的法定义务是以企业同意向基金的缴存额为限,职工所取得的离职后福利金额取决于向离职后福利计划或保险公司支付的提存金金额,以及提存金所产生的投资回报,从而精算风险由职工来承担。
(2)在设定收益计划下,企业的义务是为现在及以前的职工提供约定的福利,并且精算风险和投资风险实质上由企业来承担,因此,如果精算或者投资的实际结果比预期差,则企业的义务可能会增加。
设定受益计划核算涉及四个步骤:
第一步骤: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企业应当通过下列两步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1)企业应当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国际会计准则表述也称之为按服务比例的应计福利费;福利/服务年数法),采用无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设对有关人口统计变量(如职工离职率和死亡率)和财务变量(如未来薪金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等作出估计,计量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并确定相关义务的归属期间。
(2)企业应当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定折现率,将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予以折现,以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第二步骤:确定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
设定受益计划存在资产的,企业应当将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减去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所形成的赤字或盈余确认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
设定受益计划存在盈余的,企业应当以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和资产上限两项的孰低者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其中,资产上限,是指企业可从设定受益计划退款或减少未来对设定受益计划缴存资金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现值。
第三步骤:确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报告期末,企业应当在损益中确认的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包括服务成本、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服务成本包括当期服务成本、过去服务成本和结算利得或损失。
第四步骤:确定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
企业应当将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且在后续会计期间不允许转回至损益,但企业可以在权益范围内转移这些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金额。
注册会计师考试将于8月23日至25日举行,请各位考生精心规划备考进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此,我们预祝所有考生都能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2024届注会面脱产强化班 >>
(本文为北京财科学校原创文章,仅供考生学习使用,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