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考试将于8月23日至25日举行,请各位考生精心规划备考进度,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在此,我们预祝所有考生都能以优异的成绩顺利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
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的定义 |
折旧就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 |
|
应计折旧总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
||
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因素 |
1.固定资产原价 2.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3.预计净残值 4.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应当在剩余使用寿命内根据调整后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和预计净残值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
|
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
企业应当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在确定计提折旧的范围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固定资产应当按月计提折旧。 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当月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计提折旧;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仍计提折旧,从下月起不计提折旧。 2.固定资产提足折旧后,不论能否继续使用,均不再计提折旧,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也不再补提折旧。 3.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定其成本,并计提折旧;待办理竣工决算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4.处于更新改造过程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将其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不再计提折旧。更新改造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后,再按重新确定的折旧方法和该项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寿命计提折旧。 |
固定资产原价:固定资产初始成本;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已提折旧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固定资产原价-已提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应提折旧总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
(一)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消耗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如需变更应当符合固定资产准则的规定,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时,按复核的结果进行处理。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如果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调整预计净残值。如果固定资产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预期事项发生重大变化,应当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改变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处理。
折 旧 方 法 |
折 旧 计 算 |
会 计 分 录 |
年限平均法 |
年折旧率=(1-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或者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12] |
固定资产按月计提折旧,一个方面增加累计折旧,另一方面按照受益原则计入相关的资产成本或费用账户。 借:制造费用(生产车间) 管理费用 (管理部门、福利部门或闲置未用) 销售费用 (销售部门) 其他业务成本(经营租赁租出) 研发支出 (研发中心) 在建工程 (工程建设) 贷:累计折旧 |
工作量法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
双倍余额递减法 |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 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年折旧率 其中: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已提折旧 通常在其折旧计提到最后两年,改为年限平均法。 提示:双倍余额递减法本身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到最后两年改为年限平均法时再考虑净残值。 |
|
年数总和法 |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数/年数总和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年折旧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