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注会《审计》科目,北京财科学校整理了2023年注会审计重要考点,正在备考审计科目的小伙伴们快来学习吧!
推荐阅读:2023年注会审计重要考点汇总>>
■面授魔鬼集训班享更大优惠,免费住宿最高立减9000元千万不要错过>>>
■周六日面授集训各大班次随心选,六科联报立省3600>>>
【知识点】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
【所属章节】
第四章:审计抽样方法
第一节:审计抽样的相关概念
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
一、抽样风险
只要使用了审计抽样,抽样风险总会存在。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是反向变动关系。
(一)定义
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样本得出的结论(A),不同于对整个总体实施与样本相同的审计程序得出的结论(B)的可能性。
(二)控制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1)信赖过度风险。
推断的控制有效性(P)高于其实际有效性(Q)的可能性,影响审计效果。
(2)信赖不足风险。
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可能性,影响审计效率。
(三)细节测试中的抽样风险
(1)误受风险。
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可能性,影响审计效果。
(2)误拒风险。
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可能性,影响审计效率。
(四)降低抽样风险的对策
注册会计师在控制测试或细节测试中,均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
总结:
审计测试类别 | 影响审计效果(上当受骗) | 影响审计效率(冤枉好人) |
---|---|---|
控制测试 | 信赖过度风险 | 信赖不足风险 |
细节测试 | 误受风险 | 误拒风险 |
二、非抽样风险
(一)定义
非抽样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由于任何与抽样风险无关的原因而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
(二)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主要原因
(1)选择了不适于实现特定目标的审计程序。
(2)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3)未能适当地定义误差(包括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样本中存在的偏差或错报。
(4)未能适当地评价审计发现的情况。
(三)降低非抽样风险的对策
非抽样风险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虽然难以量化,但通过采取适当的质量管理政策和程序,对审计工作进行适当的指导、监督和复核,仔细设计审计程序,以及对审计实务的适当改进,注册会计师可以将非抽样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完成2023年注会报名后,考生们需要尽快开始备考。以上为注会审计第四章“抽样风险与非抽样风险”知识点详解,希望可以帮助考生轻松掌握这部分知识。北京财科学校预祝大家顺利通过考试!
财科学校23年注会魔鬼集训班全面新升级!为备考护航“基础精讲”+“强化重难点+冲刺高分+历年真题模考演练”零基础考生也可以轻松入门。扫描下方二维码领取课程优惠吧!